pps阻燃板成型模具壓縮后的成型壓縮比
一、成型壓縮比的定義與重要性
成型壓縮比是指PPS阻燃板在模具壓縮過程中,原始材料厚度(H?)與成品厚度(H?)的比值(R = H?/H?)。它反映了材料的變形程度和密度變化,直接影響產品的密度均勻性、力學性能和尺寸精度。合適的壓縮比能確保制品結構致密、性能穩定,同時提高生產效率。
二、影響成型壓縮比的因素
1. 原材料性質
PPS的流動性、結晶度、分子量分布等***性會顯著影響壓縮比。流動性***的材料更容易填充模具,降低壓縮比;而高結晶度材料因分子排列緊密,可能需要更高的壓縮比。
例如,玻璃纖維增強PPS的流動性較差,需更高壓力和溫度,可能導致壓縮比增***。
2. 模具設計
模具結構(如型腔形狀、流道設計)、表面粗糙度及尺寸精度直接影響材料流動和壓實效果。合理的模具設計(如圓形或梯形流道、冷料井、排氣槽)可***化壓縮比。
排氣槽深度(0.015~0.02 mm)和寬度(2 mm)的設置可避免燒焦和氣泡,間接影響壓縮穩定性。
3. 成型工藝參數
溫度與壓力:提高成型溫度(通常280~320℃)和壓力(注塑壓力80~130 MPa)可降低壓縮比,但過高可能導致材料降解或模具磨損。
時間控制:延長保壓時間有助于材料充分流動和壓實,減小壓縮比;冷卻時間不足則可能導致制品收縮率增加。
4. 設備性能與操作水平
設備控制精度(如溫度波動≤±5℃)和操作人員的經驗直接影響壓縮比的穩定性。例如,螺桿轉速(60~100 r/min)和背壓調整不當可能導致制品密度不均。
三、成型壓縮比的計算方法
1. 測量步驟
準備原始PPS板材樣品,測量其厚度H?;
將材料放入模具中壓縮成型,得到成品厚度H?;
計算壓縮比R = H?/H?。
2. 注意事項
測量需在相同位置(如中心點)進行,避免邊緣效應干擾;
多次測量取平均值,以減少誤差。

四、調整壓縮比的策略
1. ***化原材料選擇
根據產品需求選擇流動性適中的PPS型號(如玻纖增強型或改性品種),平衡壓縮比與性能。
2. 改進模具設計
通過模流分析***化型腔結構,增加溢流區或調整流道尺寸,使材料均勻受壓。
表面光潔度控制在10S以下,減少脫模阻力。
3. 調整工藝參數
溫度與壓力匹配:根據材料***性調整料筒溫度(280~320℃)和注塑壓力(80~130 MPa),避免過壓導致材料分解。
分段控溫:模具溫度設為120~140℃,并采用電熱棒加熱搭配石棉隔熱板,減少散熱。
4. 提升設備與操作水平
使用高精度液壓機(如合模力≥500噸的設備)控制壓縮過程;
加強操作培訓,規范螺桿轉速(60~100 r/min)和背壓設定。
五、實際應用案例參考
薄壁制品:需提高料溫(300~320℃)和注射速度(中等偏快),壓縮比可控制在2:1~3:1;
厚壁或增強材料:采用較低料溫(280~290℃)和高保壓時間,壓縮比可能升至4:1~5:1。
總結
PPS阻燃板的成型壓縮比是工藝***化的核心參數,需綜合考慮材料***性、模具設計、工藝條件及設備性能。通過科學調整壓縮比,可有效提升制品的阻燃性、尺寸穩定性和生產效率,同時降低模具損耗和材料浪費。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索動態壓縮比控制技術(如實時壓力反饋系統),以適應更復雜的成型需求。